現在物聯網市場上出現一個這樣的產品,就是把有源讀寫器集成到AP中去 ,和AP覆蓋同步走,產生所謂的rfid全覆蓋,給用戶的概念是“簡約、產品的物理布局少、省去施工的繁瑣”。
事實是這樣嗎?
單純性無線AP就是一個無線的交換機,僅僅是提供一個無線信號發射的功能。單純性無線AP的工作原理是將網絡信號通過雙絞線傳送過來,經過AP產品的編譯,將電信號轉換成為無線電訊號發送出來,形成無線網的覆蓋。根據不同的功率,其可以實現不同程度、不同范圍的網絡覆蓋,一般無線AP的最大覆蓋距離可達300米。
RFID覆蓋一般采用的是有源的rfid技術和無源技術的結合,利用各類應用標簽做不同的RFID應用,對醫療行業而言就有如人員的定位跟蹤、物流管理、嬰幼兒看護、設備管理、冷鏈管理、輸液管理、無線體征管理、出入口管理、被服管理等等的不同應用,目前沒有哪個廠家可以做到全應用,加上國際上有源RFID標準的缺失及各頻段產品的全方位存在,使得在RFID應用上要由方案解決商進行一個組合設計,盡可能采用產品標簽應用比較多的廠家。
從覆蓋角度來講,面覆蓋和點覆蓋有著不同的應用場景,有的需要100-300M的覆蓋要求,有的只需要一個房間的覆蓋,并且希望各覆蓋間的邊界清晰,便于定位算法的精準,所以RFID特別是有源RFID的覆蓋是一個應用個性化的設計內容,而UHF無源在醫療行業又是要有選擇應用,在不同的現場有不同的設計場景,甚至是多技術兼容;而AP的設基本是無身份區分的,要求的是全覆蓋;所以以上二者在覆蓋設計上就會存在矛盾,當RFID要求細分時,采用“AP+RFID”組合產品就會引起成本浪費,且其產品的價格也不菲,甚至在做點設計時還得拖了個AP跑,單純RFID也就供個電源和網線就夠了(或POE),成本省,所以此類產品覆蓋設計要么為增加RFID的覆蓋點而縮小AP的覆蓋面積,增加了AP數量。要么在今后的使用中增加大量的“AP+RFID”的產品,用戶的成本沒降反增。
從RFID產品角度來講:不同的RFID產品有不同的應用,細細剖解了該產品的內部線路,其實就是把多個產品的讀寫器的PCB物理組合到AP里面,再伸出個天線來,一個AP空間是不可能涵蓋地球上所有的RFID產品應用,目前是A廠家的2.4G+B廠家的433MHZ,如果有個應用A,B廠家都沒有,是否再要里面增加個C廠家的?還是讓A,B廠家重新開發新的應用標簽?如果在一個所謂的RFID全覆蓋里有多個廠家的產品存在,那又有和AP組合使用的意義嗎?這樣的組合就顯得很牽強,有做概念和綁架客戶的嫌疑。
物聯網的應用原則就是要把客戶的應用成本降低,使得其更策略、更智慧,擴展性能強,該產品設計有其好的商業出發點,如果有國際標準且它能滿足,倒是一個好的設計思路,但組合銷售的成本增加,又降低了此產品的性價比,不利于物聯網應用的百家爭鳴和百花齊放的原則和用戶自由選擇性價比產品的權利,也體現不出“一網多用”的核心思想。
不管是物聯網產品廠家還是物聯網的方案解決商,一定要有一顆為用戶提供高性價比高的產品和方案的心,做物聯網應用一定要“專心、專注和專業”,這樣心態下才是用戶和行業認可和物聯網企業能夠長久發展之源!
以上僅為我一家之言,請勿對號入座,如有不妥敬請同行指正。